简介:此文为德军的一份描述敌军坦克的档案,记录了当时苏、英、美三国军队几款常见坦克的主要性能参数,其中还通过图片着重介绍了T-34坦克的外观和观瞄以及射击死角。
(资料来源:德国联邦档案馆www.bundesarchiv.de)
原文大意(限于个人德语水平,翻译难免有错漏之处,还望批评指出):
坦克识别指南
坦克的分类: 2-5吨 超轻型坦克
5-15吨 轻型坦克
15-30吨 中型坦克
30-60吨 重型坦克
60吨以上 超重型坦克
坦克各个部分的名称:
前部: Bug 或 Fahrerfront
尾部: Heck
炮塔、车长指挥塔、炮盾、坦克炮、带座圈的炮塔颈环、装甲盒、装甲底盘、履带、负重轮之上的拖带轮、驱动轮、引导轮、武器光学瞄具、潜望镜、角形潜望镜、观察缝
______________
苏制T-34:重26吨
武器: 1门76.2mm坦克炮,2挺机枪(1挺位于驾驶员右边,由机电员操纵,另1挺位于火炮右侧,由装填手操纵)
装甲: 基甲45mm
新型装甲最厚达150mm
附加装甲仅安装在炮塔和车体前部,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
观瞄: 左前侧有带观察缝的驾驶员舱门,炮塔两侧各有一个观察缝和一个近战射击孔。左上方有一潜望镜。有机枪使用的瞄具。左侧有主炮使用的光学瞄具。朝后方有一近战射击孔。新型T-34已经没有近战射击孔。
观察范围:
前向5m以外,后向9m(译者注:后面的示意图中给的数据为8m,此
处可能有误)以外。
射击死角: 对于炮塔中的火炮和机枪来说前向19m以内、后向40m以内为死角
通信设备:
无线电台,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
弱点:
发动机通风口(管线),炮塔顶部,上部装甲盒,炮塔后部
长度: 5.9m,宽3m,高2.5m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90cm,越壕宽度3m,涉水深度1.10m
极速: 50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450km,越野260km
乘员: 4人
用途: 俄国最重要的坦克
特征: 各侧都有倾斜装甲,移动速度快,装甲防护良好,平整,呈现切面状,倾斜的装甲有利于防御炮弹射击
行走机构: 克里斯蒂行走机构
苏制KV-1:重40.5吨(译者注:这个数字有点看不清)
武器: 1门76.2mm坦克炮,1挺机枪位于火炮右侧,1挺机枪位于驾驶员左侧,1挺机枪位于后部,可随观瞄设备联动
装甲: 车首上75mm
KV-1b 75+25mm KV-1c 75+30mm
炮塔: a型75mm b型75+30mm c型120mm
侧面: a型75mm b型75+25mm c型75+90mm
后部: a型75mm b型75 c型75mm
观瞄: 2只周视望远镜,4只潜望镜,左右各有一个观察缝和近战射击孔,
驾驶员有1只潜望镜和1个观察缝
射击死角: 固定式武器16m以内,移动式武器9m以内
尺寸: 6.8m长,5.35m宽(译者注:这个数据应该有误),2.75m高
续航里程: 公路335km,越野200km
用途: 一种重甲重火力的装甲车辆,不适合进行战术侦察,适合阵地战
特征: 带摇臂(减震器)的负重轮,履带宽70cm,非常宽的装甲盒,垂直的装甲,较大的炮塔,凸出的炮塔尾部
苏制KV-2:重52吨
武器: 1门152mm坦克炮,1挺后部机枪,还可额外安装1-2挺机枪
装甲: 全向75mm
射击死角: 固定式武器24m以内,移动式武器9m以内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90cm,越壕宽度2.8m,涉水深度1.45m
极速: 35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280km,越野170km
特征: 用于支援装甲进攻的重型坦克,可用于阵地战。武器强大,装甲厚重,底盘负担过大,方形炮塔,负重轮与KV-1一样,凭借它的坦克炮而具备强大火力
英制玛蒂尔达Mk II:26吨
武器: 1门76.2mm坦克炮(译者注:这里应该是指苏军换了76炮的改装版
本),2挺机枪,2只烟雾弹发射器(原版为1门40mm坦克炮,2挺机
枪,2只烟雾弹发射器)
观瞄: 炮塔有武器光学瞄具,1只潜望镜,左右各有一个观察缝
驾驶员有1只潜望镜
射击死角: 各向8m以内。
尺寸: 6m长,2.25m宽,2.50m高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60cm,越壕宽度1.8m,涉水深度0.8m
极速: 25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100km,越野60km
用途: 用于进攻,装甲厚重,从侧面都难以打击,战术上移动缓慢笨重,不适合战略行动
特征: 倾斜的炮塔装甲,炮塔圆形(铸钢材料),行走机构有厚装甲保护,有车长指挥塔
英制瓦伦丁Mk III:16吨
武器: 1门40mm坦克炮,1挺机枪,1只烟雾弹发射器
装甲: 车首60mm,炮塔16-60mm,侧面16-60mm,尾部10-60mm,车体和
炮塔顶部16-30mm
观瞄: 炮塔有2只潜望镜,右侧有1个观察缝,驾驶员有1只潜望镜和2个观察缝
射击死角: 前向、左右向7m以内,后向30m以内
尺寸: 5.45m长,2.75m宽,2.25m高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70cm,越壕宽度2.40m,涉水深度1.2m
极速: 30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150km,越野103km
乘员: 3人
特征: 炮塔圆形,装甲垂直,行走机构无装甲保护,履带窄,采用平衡摇架悬挂,驱动轮在前,炮塔可360度旋转
英制丘吉尔Mk IV:38吨
武器: 1门40mm坦克炮,1挺机枪,1挺防空机枪,1只烟雾弹发射器,首上
1门76.2mm火炮,2挺机枪
装甲: 车体顶部20mm,炮塔顶部40-50mm,发动机舱盖16mm,车体前部
38-75mm,首上88+14、88+88mm。
炮塔:铸钢40-100mm,侧面14+38mm、14+64mm
车尾:38-50mm
观瞄: 炮塔有2只潜望镜,车长指挥塔有2只潜望镜,主炮观瞄设备在火炮左侧,驾驶员有2只潜望镜。驾驶员有观察窗。
射击死角: 使用炮塔上的火炮和机枪时前、左、右向8m以内,后向40m以内
尺寸: 7.10m长,3.25m宽,2.65m高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1.13m,越壕宽度2.80m,涉水深度2.40m,底盘离地高度0.51m
极速: 26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260km,越野80km
乘员: 5人
用途: 一种用于支援步兵进攻的重型坦克
特征: 外表平整,长条形,无防护的行走机构,炮塔呈圆形(丘吉尔Mk III为
有棱角的炮塔)
评价: 装甲厚重,难以对付,战术上移动缓慢笨重,不适合战略行动。
美制M3李:
武器: 1门76.2mm坦克炮,偏置炮塔上1门37mm坦克炮,炮塔上1挺机枪,
可旋转的车长指挥塔上有1挺防空机枪,车首有2挺固定机枪。
装甲: 车体首上60mm,炮塔50mm,侧面40mm,后部38mm
车体顶部、炮塔顶部为14、88mm(译者注:88mm?此数据疑有误)
观瞄: 车长指挥塔左右侧各有1个大观察缝,炮塔上有1只观察窗,有一套光学瞄具,驾驶员有1只观察窗,其左侧是进出舱门。
射击死角:(译者注,此处无记录)
尺寸: 5.68m长,2.57m宽,3.03m高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70cm,越壕宽度2.20m,涉水深度1.28m
极速: 36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300km,越野160km
乘员: 5-7人
用途: 一种相对更快、火力更强的坦克,机动性很好
特征: 前部星形驱动轮,后部引导轮,车身高大
美制格兰特:28吨
武器: 1门75mm坦克炮,偏置炮塔上1门37mm坦克炮,炮塔上1挺机枪,
车首有2挺固定机枪。
装甲:(译者注:抱歉由于原件此处污损,翻译略去)
观瞄: 炮塔上有潜望镜。车长指挥塔左右侧各有1个大观察缝,炮塔上有1只观察窗,车头有光学瞄具,驾驶员有观察缝,车体偏左侧有一观察缝,炮塔篇右后侧有观察缝,左侧有进出舱门。
射击死角: 20m以内
尺寸: 5.65m长,2.75m宽,2.75m高
越野能力: 越障高度70cm,越壕宽度2.20m,涉水深度1.28m
极速: 36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300km,越野160km
乘员: 5人
用途: 中型坦克,用于在步兵支援下发起装甲进攻
特征: 车身高大,右侧凸出的炮廓式布局,驱动轮为星形,炮塔形似半球
美制谢尔曼:31吨
武器: a)炮塔:1门75mm坦克炮与1挺机枪联动
1挺26.5mm机枪(译者注:此处口径有误)用于防空
b)车首:1挺可活动式机枪,2挺固定机枪
装甲: 车首上51-65mm,炮塔65-85mm,后部30-39mm,部分为60mm,
侧面39-44mm,
观瞄: 炮塔上有2只潜望镜,1套光学瞄具,驾驶员有1只观察窗。车头右侧有1个观察窗,后部有1个观察窗。
射击死角: (译者注,此处无记录)
尺寸: 5.65m长,2.75m宽,2.75m高
越野能力: (译者注,此处无记录)
极速: 40km/h
续航里程: 公路、越野240km
乘员: 5人
用途: 这种坦克主要针对沙漠环境制造,应视为一款实用而优秀的坦克
特征: 车身高大,车体流线型,圆润的车身,上部为整体铸造,难以对付。钨芯穿甲弹(SmKH)(译者注:这里指机枪的弹药)能击穿21mm装甲。装备强大。驱动轮为星形,负重轮采用平衡摇架。履带由板材制成。
谢尔曼能携带100发坦克炮弹和7500发机枪子弹。
下面是本档案的4张T-34配图(已在图中标注中文翻译):
全文完,感谢阅读(注:封面、头图均为网上下载图片)
相关阅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