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糊涂,这种可以理解为中国人对于拒绝但是不完全拒绝他人的委婉。《让子弹飞》中的师爷,把钱说成刀,把贩卖人口和倒卖烟土说成是大生意。装糊涂,即是中国人委婉表达拒绝的第一手段!我们需要在面对面装糊涂,也需要在网络线上装糊涂。
人们需要得到基于社会及他人的认同感,据此对自己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价,聊天软件或邮箱就成为了人们收集评据的平台。为了更快更全面的得到评据,我们反反复复的观测消息并且期待他人的回复(每当看见回复提醒点开对话框的时候,有一种开盲盒一般的紧张感),这种感觉则造成了我们对“(+1)”的不可接受。经过疫情和科技发展,网络对话越来越多。
为了消除加一,就会如释重负一般。但 是,现代社会懒狗太多了(比如我),这类人和大家一样期待回话和消除“+1”,但是又因为各种因素懒得回话,举些例子:1.回话会开启对话,接下来不能摆烂摸鱼了,要仔细认真思考对话的用词和编写无尽的语句。2.在合作中,回话就等于看见了要求,不得不开始将任务摆在脑海中,造成享乐的时候想起工作挫败兴致。更有甚者,我们会看见“大概什么时候能分享你的成果呢?”这类话,使得我们不得不立马开始工作。诸如此类,这类人(比如我)只是想看回复和消除“+1”,并不想进行“外交”及工作(就是不回话)。举个例子,我(这类人)知道有合作任务,但是离截止日期还远着捏(如果截止日期太近还是会着手工作的捏),我就会开启装糊涂模式,第二天打出“不好意思,刚刚才看到”或“我不怎么经常查看社交平台”。这种做法不但达成了当懒狗的目标,还不会紧张化“空气”,实在是两全其美啊!
BUT!有些个没有脑子的公司设置一个“Read”(过去式),可能原因是不同的人类意识形态不同,觉得此功能并无大碍,实则非也。“已读”,就是扼杀装糊涂的第一大凶手!你都写出来我看见消息了,我还怎么装糊涂呢!不想动脑的我们,却不得不开始动脑用词和动脑工作。已读一下就引出了诸多问题,人们觉得已读的速度表达了“在意”和“不在意”,已读不回则表达了“同意”和“不同意”。
已读,就是一把锯子在锯开链接人们的这条隐藏的线!它,为无法确定的事增加了一个参考条件,使得人变得像机器一般好预测。人本来就应该是琢磨不透的;人所做的事本来就是一副除了“T”“F”之外其他可能的真值表;委婉,曲线,不确定性和装糊涂才是构成人(我)的必要因素!
—–《看四宫辉夜用LINE有感》作者:允宝
是up好久以前深夜发病写的捏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