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课
陈金凤 网课形式 2022/9/15 15:40
第一讲 历史研究中资料的有效搜集与鉴别
一、搜集史料的方法
方法:将同类的史料收集比较,其所反映的时代状况就能显现出来
要用此种方法,第一要有敏锐的史料嗅觉和观察力,第二要耐得住寂寞。
需注意:1、还要注意一种史料就是消极性质的史料,就是证明什么时代没有什么东西的史料。即用来以有证无的史料。2、史料中全有的事基本不可能,只是存留的多与少,收集起来困难或者容易罢了。3、旧史中全然失载或缺略的史实,博搜旁证则可能意外发现。4、旧史家故意湮灭或搞乱证据的,治史者也可以搜集证据补全或者矫正。
二、鉴别史料的方法
史料以求真为上,真之反面有二:一是误,二是伪。正误辨伪,便是史料的鉴别。
(一)正误的鉴别
方法:正误最直接的方法是举出一个极有力的反证。
注意:1、对于同一史迹的不同史料,原则上以最先、最近者为最可信。时间越近,距离越短,可信度越高。2、史料可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,直接史料所存较少,所以鉴别间接史料是历史研究者的最重要的技能。
(二)辨伪的鉴别法
辨伪法先辨伪书,次辨伪事。
鉴别伪书:1、一般书越古者,伪书越多,可翻阅《四库提要》。2、鉴别伪书最早见于明人胡应麟(1551-1602)的《四部正讹》,称为辨伪八法。3、胡适、梁启超有所发展,胡适提出从史实、文字、文体、思想、旁证等方面辨伪。
上课笔记:
1、精读与泛读,泛读只需记住书名、了解内容大概、有印象,可回忆即可。
2、历史研究无非两端,人和事。同时注意时间和空间。
3、现代人秉承技术便利,缺乏老一辈的笨功夫,尤其是针对经典原著。
4、陈金凤,江西师大教授,就读武汉大学(老师评价其在考证功夫上粗枝大叶,后以考证文章自证之),魏晋南北朝方向。于四川大学读博士后,宗教专业,因基础缺乏全靠自学。
5、对于博士论文,参考文献非常重要,其中参考文献的版本、出版社、数量等是重要指标。
6、历史研究,要注意古今地名、官职的差异。可借助工具书解决。
7、对于正史,可将其重新整理成自己的第一手资料。
8、古代史论文中,要有史料考证部分,有意识地加以考证,以体现功夫。
9、发掘史料-考证史料-解读史料
10、敦煌吐鲁番文书,因其杂乱不成系统,可用但不可大用。
11、中国古代人物评价以道德为准绳,地方志评价涉及人情,墓志铭评价全员好人。
12、乾嘉学派,其义理、考据、文章达到一个平衡,故评价很高。
提出问题:
1、在历史论文的撰写过程中,史料与史论如何统筹?这与民国时期的史料与史观学派,古代的考据与义理学派有无相似之处?对于史料的处理,推理与演绎该如何把握?
2、请老师推荐几本中国古代史料学方面可以精读的专著。